殷沐歌

鹿鞠文全部有存档,看不到了私信我。
现在已经是个街舞狂魔了。
更新了挖坑了不是冲动了就是跳舞不顺了。
完结同人全部开放转载,注明作者并提供原文链接即可。
不是在写黑历史,就是在准备写黑历史_(:з)∠)_

【那不勒斯四部曲】读后感1 文笔

我能写个系列,把从小到大欠的读后感都补完。

走过路过不要错过,快来跟我讨论!

————

  • 一直在犹豫到底是用“语言”还是“文笔”来概括这部分内容。最后心里还是更倾向于文笔。那不勒斯四部曲的语言流畅性简直是一绝。从我个人略微偏激的立场,即使只冲着这份流畅性,那不勒斯四部曲都十分值得一读。流畅性,无论我作为读者还是作者,都是我十分在意的部分。

  • 整部作品的语言其实朴素无华,但是清晰流畅。我觉得上一次我读到这样的语言,怕是要追溯到初中时的课文,朱自清的《背影》。没错,我就是在把那不勒斯四部曲和《背影》相提并论。可能当年课本里也读过有这般流畅语言的其他课文,但是《背影》是被老师拿出来讲,格外强调的,所以我也很用心地体会它的语言。

  • 当时我很困惑。那时候语文作业有摘抄好段并背诵的每日任务,这个作业我一向做得很认真,总是想着找一个华丽的段落来背,但往往找不到,所以每天都会大量阅读。其实这个作业从小学开始就有,我从一开始就很迷茫,到底什么样的词语、句子和段落,是好词好句好段?当时有很多辅导书,就叫《好词好句好段》,通览那些书后,我总结规律,大约就是华丽的语言。(当中还另有别的困惑暂且按下不表)

  • 在这样的状态下,学习了《背影》,所以本来我是觉得“这tm写的啥玩意?”但我又确实被它文字的力量,和文中蕴含的感情震撼到,甚至重新审视了我和我爸爸的父女关系。它的语言又和我当时认为的好语言,华丽唯美的,相去甚远,甚至可以说是平淡无奇,毫无技巧可言。和朱自清的另一篇著名课文《荷塘月色》相比,显然《荷塘月色》更好——这tm太会写了,必须全文背诵啊。但是《荷塘月色》建立了我对清华的向往,却没有带来心灵的震动。我震惊于所有这一切的巨大矛盾,不断地在内心发问:《背影》到底是怎么做到的?为什么有这样的力量?朱自清到底是什么样的作家?同一个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?我背的那些摘抄,又到底好在哪里?

  • 当年我忍不住在内心发问,却没能给自己一个回答。但是这些问题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,我也一直在试着给出答案,又不断推翻,再给出新的答案。到了今天,当我读着那不勒斯四部曲的时候,它的文笔唤醒了我当年的情绪。我一直在写作,总是被不同的文风吸引,总是在模仿不同的文笔,总是在尝试讲个好故事,偶尔,极其偶尔,会被自己自然地表达惊艳一下,于是满意一下。大部分时间,我总是对我写的东西很沮丧。

  • 其实这种平淡朴实的文风才是最考验功力的。这个故事讲述的内容十分丰富,对一些深刻的话题也有探讨。但它的语言又简单通俗简洁,如果没有高深的功力,做不到这样的表达。至少我很清楚,我目前还完全做不到。它采用的表述方式和具体的措辞,构成非常平近易人的语言,让任何人读起来都没有压力。真的很厉害。

  • 我初中中后期就开始不爱读名著了,觉得很晦涩。其实我小学读了很多少儿版名著,初中的时候发现了那些名著的“成人版”,没有了删减,语言也艰深了很多,不能沉浸阅读,不能忘我地扎进书本的世界,没有一读到底的畅快,就不爱读了。高中时发觉可能是译文翻译质量的问题,到了大学更坚定了这个观点。如今偶尔看两眼名著的中文电子书,反正大部分我找到的,我都发现确实是译文本身的问题,不符合中文的表述习惯,不仅仅是翻译腔,其实如果只是翻译腔,那反而问题不大。肯定是有好的译本,但很难搜到。

  • 我自认为我确实对文字、表达、表述是很敏感的。所以在读那不勒斯四部曲的时候,没读几页就感受到了作者的功力。四本读下来真的是非常好的阅读体验,我很久很久没有这么棒的阅读体验了。我甚至感受到它的厉害是超越语种的,虽然我看的是中文,并且对意大利语一窍不通,但我似乎读得到意大利语的原文,我能感觉到如果我懂意大利语,如果我读原文,我被原文激发的想象和思考,和读中文版一定别无二致。甚至我读它的英文版,也一定和我读中文版感受一样。我觉得这不是译者厉害,译者的文学素养高,而是原文太厉害了,太平近易人了,任何一位专业译者,都可以用最舒适的语言来翻译。每一种语言都有平近易人的表达,那不勒斯四部曲的原文一定可以让译者做出这样的选择。我是这样感觉的。我觉得它的原文,一定是很好的意大利语教材。

  • 总之,真的很好,我非常满足。


评论 ( 2 )
热度 ( 7 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 

© 殷沐歌 | Powered by LOFTER